四川成都卫校
位置:首页 > 卫校常见问题 > 达州排名前五的民办旅游学校名单

达州排名前五的民办旅游学校名单

2024-02-24  访问次数:82

达州排名前五的民办旅游学校有:大竹县职业中学、万源职业高级中学、达州华西职业技术学校、宣汉职业中专学校、达州经济贸易学校。

一、达州排名前五的民办旅游学校名单一览表

排名旅游学校名称旅游学校地区旅游学校性质
1大竹县职业中学达州民办院校
2万源职业高级中学达州民办院校
3达州华西职业技术学校达州民办院校
4宣汉职业中专学校达州民办院校
5达州经济贸易学校达州民办院校

注:以上民办旅游学校排名是职校招生网根据网友在本网的关注度进行排名,仅供参考

二、达州排名前五的民办旅游学校简介

1、大竹县职业中学

大竹县职业中学简介

四川省大竹县职业中学位于美丽的竹海之乡,地处大竹城区青年路,紧邻达渝高速公路,交通便捷,校园优美。学校创办于1971年, 1989年改办职业教育,1997年4月被批准为“省级重点职中”,2005年通过“省重”复评验收。2009年1月被国家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重点职业中学”。

大竹县职业中学概况

学校继承丰厚的文化历史底蕴,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就。从办学以来学校已培养毕业生20000多名,向外输出中级人力资源近万人.学校现有占地面积100亩,建筑面积7万多平方米,建设中的东城新校区规划占地180亩,总投资达1.5亿元。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269人,高级职称68人,中级职称99人,省优秀教师3人,达州市政府督学1人,省、市级学科带头人6人,双师型教师46人,在校学生4600多人。

本校开设有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及应用、机械加工技术、涉外文秘、会计、旅游服务与管理、幼儿教育音乐、美术绘画等专业。学校有各类专业实训室50余间,设备总价值650万元,配备了先进的实验实训设备,学校率先在达州市建成先进一流的校园网,拥有计算机500余台,多媒体教室4间,图书馆藏书30余万册,为竹乡人创造了一个理想的办学环境。

大竹县职业中学成就

学校发展过程中,一直得到领导的悉心关怀,原国家教委副主任、全国职业教育学会会长王明达,省教育厅副厅长姜树林,省教育厅副厅长唐小我,省总督学刘东及市县级领导先后多次到校视察,对学校的办学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学校先后获 “省级重点职中”、“省级校风示范学校”、“四川省再就业培训基地”、“达州市职教先进单位”、“达州市依法治校先进单位”、“达州市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达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示范学校”、“达州市职业技能鉴定站”、“达州市教育科研示范学校”、“ 大竹县名学校”等称号。

2、万源职业高级中学

万源市职业高级中学简介

万源市职业高级中学坐落在万源市太平镇河西新区后河之滨,是万源市内开办时间最早、办学卓有成效的公办职校。学校创建于1984年,其前身为城守区第二小学,1984年8月始办职高班,1985年9月更名为“万源县职业中学”,1995年8月经万源市人民政府常委会决定,更名为“万源市职业高级中学”,2006年8月,万源市委、市政府决定将原属太平一小的河西学校整体并入我校。万源市职业高级中学成为拥有城南、河西两个校区的新学校,学校总部由城南校区迁入河西校区。

万源市职业高级中学概况

学校占地52.6亩,建筑面积2万5千平方米。环境清新幽雅,餐厅、公寓、教学楼错落有致,操场、足球场、乒乓球场整洁雅致,有2路公交车联结河西城南两校区,交通便利、信息灵通。校舍面积2894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2000万元,图书室藏书5000册,总价值15万元。万源市职业高级中学已发展成一所融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职业教育、短期培训、职业介绍为一体的部分寄宿制综合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万源市职业高级中学开设专业

设有计算机与应用、电子电器、财经电算化、工艺美术、旅游管理、机电一体化、家政服务、幼儿师范、文秘、道路桥梁工程技术、计算机主板维修等专业。建设了20多个专业实验室,14个校内实习场,以及现代化数控实习中心、CAD/CAM计算机模拟实作室、多媒体演播室等,拥有各类大中型实作作实习设备1000余台。多功能教学大楼、实验楼、大型图书室、塑胶运动场、学生食堂、学生公寓,无不绽放着魅力四射的活力。

万源市职业高级中学简介

现状现有在校生3747人,,其中高中生1628人,共62个教学班,教职工人数234人,专任教师171人,2名硕士研究生执教职高专业课,高级教师37 %,中级教师45%,有1名四川省特级教师,2名四川省中青年骨干教师, 15名达州市中青年骨干教师,2名国家级运动员和国家二、三级裁判员。近两年来,学校投入了100万余元建设了 20多个专业实作室,投入30万元专项资金,建成了数控车床实训车间和数控机床实训车间;国家计划内投资建设项目——960万元的万源市职业高级中学家政服务平台项目和380万元实作实训大楼修建工程已在东城校区展开建设。

3、达州华西职业技术学校

达州华西职业技术学校

学校占地50余亩,规模近2000人。建有标准的办公楼、教学楼、学生公寓、实训操作基地,拥有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功能教室、多媒体教室、电子琴房、电子电工实验室、数控模具操作室、化工实训室等一流设施设备,建有先进的教学网络与数字图书馆。开设石油化工、护理、数控、城市幼师、列车乘务等专业,从事大专、中专学历教育。

达州华西职业技术学校概况

我校非常注重硬件设施的建设,不惜投入巨额资金,已建成化工分析实验室、化工原理实验室、服装设计与制作实验室、计算机室、机电一体化实验室、数控实验室、焊工实验室、电子阅览室、电子电工综合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标准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等应有尽有。学校按照“绿化、美化、亮化、文化”的基本要求,正分步完善校园建设,优化校园形象,为打造品学兼优的合格人才提供了优良的育人环境。

达州华西职业技术学校教学设施

学校现有机房2个,计算机70台,正在筹建机房2个,准备安装计算机70台;拥有数控车间一个,数控机床5台,系目前国内最先进的生产车床,年内将投入普通车床5台;拥有服装制作室一间,缝纫机60台;建有电子电工室一间,配有完备的实作工具;建有化工分析室一间,化工原理室一间,安装了3套实验装置,正在筹建2个有机化学分析实验室和1个无机化学分析实验室。

4、宣汉职业中专学校

四川省宣汉职业中专学校办学规模

学校占地230亩,建筑面积53363平方米;各类实验实训室、实作场馆116个,设备总价值1800万余元;教职工466人,其中:研究生3人,本科学历250人,中学高级教师90人;特级教师3人,省级优秀教师3人,特级教师后备人员2人,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学校带头人35人;省、市职教中心教研组成员28人,“双师型”教师62人。现有在校生10568人,全日制中职学历学生4346人,常年有弹性学制学生1500人左右。中职教育现开设有机电技术应用、电子信息技术、幼儿师范教育、旅游、建筑、畜牧兽医等15个专业。

学校一校两区(本部位于县城汽车站旁,分校位于毛坝镇街道)实行“三部(小学部、中学部、职成部)、一中心(培训中心)、一分校(毛坝分校)、一站(职业技能鉴定站)、两基地(广东嘉隆和广东志士佳工学结合实训基地)”的管理构架。

四川省宣汉职业中专学校办学特色

学校根据“做优普教、做强职教”的办学思路,以“强国家重点职中、创全国示范职教中心、建全国劳务扶贫培训示范基地、打造万人巴属特色职校”为目标,采取“校企结合、工学交替、车间教学、实训实练”教学形式,实施“开放办学、订单培养、全员安置、跟踪服务”措施,创新“办学到沿海,教学进工厂,车间成课堂,学练强技能”的新模式,走产教、校校、校企、长短(培训)结合之路,在广州、江苏等地开办了教学实习基地,先后与省内外数百家企业签订了人才培养协议,形成了立体人才输出网络,学生就业率100%,满意率达98.5%。

四川省宣汉职业中专学校办学成就

学校以“办一个专业、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经济”的服务意识,为地方培养了大批畜牧兽医、电子、机械、建筑、服装、幼师等初、中级技能型人才,为高校输送了数千名合格新生。学校充分发挥职教中心作用,按照“培训一人、脱贫一家,转移一人、致富一家”的思路,坚持抓好劳动力转移培训,劳动预备制培训,返乡农民工技能培训,高考落榜生职业技能培训,失地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岗前技能培训和省劳务品牌“川妹子”、“川缝纫”、“川电子”、全县公务员办公自动化等短期培训工作,年均培训达5000人以上,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5、达州经济贸易学校

四川省达州经济贸易学校简介

四川省达州经济贸易学校是经四川省教育厅1984批准建立的一所公办全日制中专学校,学校坐落于凤凰山麓,洲河之滨 。占地88亩,校园环境优美,设备齐全,各类建筑面积达3.5万平方米。那有微机室、影视节目制作室、机电实作室、服装实习车间、电子电工等实验教学设施。

四川省达州经济贸易学校概况

具有高级职称教师15人,学科专家顾问12名,学科名师20名,专业实习指导教师18名。学校先后与四川师范大学、广东亚视学艺职校学院、香港丰泰国际专业人才培训中心进行合作,引进名校教学资源。学校拥有(东区:即校本部,高普教部,西区:设职教部)两个校区。学校被省劳动厅批准为:“四川省计算机技能培训集团董事单位:”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单位”,具备计算机、服装、机电、焊接、酒旅等多种职业签定资格。

四川省达州经济贸易学校就业前景

建校以来已培养大中专毕业生和各类型技术人才2.3万人。学校就业网络健全,在北京、上海,深圳、设有驻外安置办事处,并与四川省国际劳务合作公司和外国企业服务有限公司合作,为学校出国就业创造了良机。我校是四川省定点出国人才培训基地。学校毕业后除部分升入高等院校继续深造,其余全部由学校安置就业。